納米級化學專家取得了另一項進展,推動了利用太陽能從水中可持續高效地產生氫氣的進一步發展。
在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與南澳大利亞、美國和德國的合作者領導的一項新的國際合作研究中,專家們已經確定了一種新的太陽能電池工藝,有望在未來的綠色制氫技術中用于光催化水分解。
結合由Paul maggard教授領導的美國項目開發的用于水分解的催化劑,該研究發現,這種新型的動力學穩定的“核殼Sn(II)-鈣鈦礦”氧化物太陽能材料可能成為未來生產無污染氫能源關鍵析氧反應的潛在催化劑。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雜志C》上,為進一步發展無碳“綠色”氫技術鋪平了道路,該技術采用高性能、經濟實惠的電解方式,使用不排放溫室氣體的電力形式。
這篇論文的標題是:《Sn(II)-鈣鈦礦氧化物納米殼的核殼化學和價電子結構》。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來自弗林德斯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Gunther Andersson教授說:“這項最新研究是了解這些錫化合物如何在水中穩定和有效的重要一步。”
貝勒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的Paul Maggard教授補充道:“我們報告的材料指出了一種新的化學策略,可以吸收太陽光的廣泛能量范圍,并用它來驅動其表面的燃料生產反應。”
“這些錫和氧化合物已經用于各種應用,包括催化、診斷成像和治療藥物。然而,錫(II)化合物與水和雙氧反應,這限制了它們的技術應用。”
世界各地的太陽能光伏研究都集中在開發具有成本效益,高性能的鈣鈦礦發電系統,作為傳統硅和其他面板的替代品。
低排放的氫可以通過電解(當電流將水分解成氫和氧)或熱化學水分解從水中產生,這一過程也可以由集中的太陽能或核動力反應堆的廢熱提供動力。
氫氣可以從多種資源中生產,包括天然氣和生物質等,但氫氣的環境影響和能源效率取決于它的生產方式。
太陽能驅動的過程使用光作為氫生產的動力,是產生工業規模氫氣的潛在替代方案。
這項新研究是建立在Paul Maggard教授早期工作的基礎上的,他現在在德克薩斯州貝勒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工作,之前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工作。
?。ㄋ夭膩碜裕篎linders University 全球氫能網、新能源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