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統研究安科瑞光儲充一體化系統的技術架構、關鍵技術、優化策略及商業化應用路徑。通過分析歐洲市場的能源政策與項目實踐,結合國內工業園區、機場、社區等場景的典型案例,論證該系統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電成本、促進綠色能源轉型等方面的顯著優勢。研究表明,安科瑞光儲充系統通過智能調度、多能協同及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了能源的高效分配與經濟運行,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商業化樣板。未來需進一步突破技術瓶頸,探索多元化商業模式,推動光儲充系統的規模化應用。
關鍵詞
安科瑞;光儲充一體化;微電網;能量管理;虛擬電廠;商業模式創新
一、引言
隨著全球 “雙碳” 目標的推進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光儲充一體化系統作為整合光伏發電、儲能和充電設施的綜合性能源解決方案,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之一。安科瑞作為用戶側能效管理的領軍企業,其光儲充一體化系統通過智能調度和多能協同,有效解決了分布式能源波動性大、電網負荷壓力大等問題,為工業園區、停車場、機場等場景提供了綠色、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
歐洲市場在能源轉型中表現尤為突出。根據 REPowerEU 計劃,歐盟提出 2027 年前額外投資 2100 億歐元擺脫對俄能源依賴,明確要求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達 45%,光伏裝機目標 600GW,充電樁密度翻倍(每 60km 一個充電站)。德國對戶用光伏 + 儲能系統提供最高 30% 補貼,法國對工商業儲能項目減免增值稅,政策紅利直接刺激市場需求。在此背景下,安科瑞憑借其在智能電表領域的深厚積累和技術創新,通過了 UL、CE、UKCA、MID 等多項國際認證,成功打入歐美市場,并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廣泛的用戶基礎。
本文旨在系統分析安科瑞光儲充系統的技術架構、關鍵技術及實際應用,結合國內外政策與市場趨勢,探索其商業化應用路徑,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二、光儲充一體化系統概述
2.1 系統定義與組成
光儲充一體化系統是將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和充電設施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系統以滿足能源供應和消費需求的綜合性能源解決方案。其核心組成包括:
光伏發電系統:采用分布式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通過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模式實現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在停車場場景中,光伏系統可與停車棚結合,形成光伏車棚,既提供遮陽功能,又實現綠色發電。
儲能系統:主要由磷酸鐵鋰電池、儲能變流器(PCS)和電池管理系統(BMS)組成,用于平抑光伏發電與用電負荷不匹配造成的沖擊,實現電能的靈活存儲與調度。儲能系統通過動態充放電策略,可有效降低峰值負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充電系統:包括直流快充樁和交流慢充樁,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靈活的充電服務。在超充場景中,液冷充電終端支持 600A 超充輸出,滿足電動汽車快速補能需求。
智能管理系統:作為系統的 “大腦”,通過實時數據采集與分析,實現能源的智能調度、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例如,Acrel-2000MG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可協調光伏、儲能、充電樁等設備,實現能源的優化分配。
2.2 技術優勢與應用價值
安科瑞光儲充一體化系統具有以下顯著優勢:
可持續性:利用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實現綠色電力供應。例如,湖南美特新材料項目年光伏發電量 50.28 萬度,年減排二氧化碳 4860 噸。
獨立性與可靠性:通過儲能系統平抑能源波動,降低對傳統電網的依賴,提高供電穩定性。在電網故障時,系統可切換至孤島模式,保障應急供電。
經濟性:通過峰谷電價套利、余電上網等策略,降低用戶用電成本,提升經濟效益。某機場項目通過峰谷電價套利,每年降低電費支出超百萬元。
靈活性:支持并網與離網模式切換,適應不同場景的能源需求。例如,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光儲充系統可根據車流量動態調整充電功率,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三、安科瑞光儲充系統的技術架構
3.1 硬件架構設計
安科瑞光儲充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架構,包括設備層、網絡通信層和站控層:
設備層:包括光伏逆變器、儲能變流器、充電樁、智能電表等設備,實現能源的轉換、存儲和計量。例如,磷酸鐵鋰電池具有循環壽命長、安全性高的特點,適用于儲能系統。
網絡通信層:通過 Modbus、IEC60870-5-104 等通信協議,實現設備間的數據交互與實時監控。ANET-2E4SM 網關可采集儲能系統數據,并通過 4G 上傳至云平臺。
站控層:以 Acrel-2000MG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為核心,實現對系統的集中監控、能量調度和優化控制。該系統可實時監測各設備運行狀態,生成負荷曲線和能效分析報告。
3.2 關鍵技術解析
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技術:通過 MPPT 控制器實時偵測太陽能板的發電電壓,追蹤最大功率點,提高光伏系統的發電效率。例如,在寧夏某微電網項目中,MPPT 技術使光伏就地消納率達 92%。
儲能系統優化控制:基于 SOC(荷電狀態)動態平衡算法,實現儲能系統的充放電優化,延長電池壽命并提升循環效率。河南某高速公路項目通過儲能動態充放電策略,降低峰值負荷 30% 以上。
智能充電管理:支持 V2G(車輛到電網)雙向充放電,根據電網負荷和用戶需求動態調整充電功率,實現有序充電。某機場項目通過 V2G 功能,充電負荷可調率達 65%。
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通過 APView500 電能質量監測裝置,實時監測電壓波動、諧波等參數,保障系統穩定運行。例如,上海某研究院項目通過電能質量治理,社區負荷峰谷差減少 40.47%。
交流表解決方案:在光儲充系統中,交流表承擔電能計量、負荷管理、系統保護等功能。例如,安科瑞的歐美 UL 認證多功能表可實時監控光伏發電、儲能設備和充電樁之間的電力交換,確保電能的有效管理。
四、安科瑞光儲充系統的優化策略
4.1 能量調度策略
峰谷電價套利:在電價低谷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利用電價差獲取收益。例如,某機場項目通過該策略每年降低電費支出超百萬元。
光伏優先消納:優先利用光伏發電為充電樁供電,剩余電量存儲或上網,提高綠電利用率。寧夏某微電網項目通過該策略實現光伏就地消納率達 92%。
負荷整形與平滑:通過儲能系統平抑充電負荷波動,減少對電網的沖擊。上海某研究院項目采用多模式融合策略,使社區負荷峰谷差減少 40.47%。
動態擴容與有序充電:在變壓器容量受限的場景下,儲能系統結合有序充電策略,避免用電超容風險。某電池廠項目通過 EMS3.0 實現用電可靠性提升 30%。
4.2 多目標優化模型
針對電網層和用戶層的不同需求,安科瑞設計了雙層多目標優化模型:
電網層:以降低社區負荷峰谷差為目標,通過智能調度儲能和充電樁功率,保障電網穩定運行。例如,上海某研究院項目通過鼠群優化算法,實現負荷峰谷差減少 40.47%。
用戶層:以減少用戶充電費用為目標,結合分時電價和光伏出力預測,優化充電時間和功率。某煙草公司項目通過分時調度,充電均價降低 52.63%。
4.3 云邊協同架構
通過云邊協同調度架構,將電網層優化模型部署在云端,用戶層優化模型部署在邊緣側,有效緩解云端計算壓力,提高系統響應速度。實驗表明,該架構在電動汽車大規模接入時仍能保持高效運行。例如,浙江某能源集團項目通過云邊協同,將光伏消納率提升至 85%,并降低電費支出約 20%。
五、商業模式創新與虛擬電廠應用
5.1 虛擬電廠(VPP)聚合
安科瑞將分散的光伏、儲能及充電樁資源聚合為虛擬電廠,參與電網調峰輔助服務或電力市場交易,為企業創造額外收益。例如,浙江某能源集團項目整合了光伏、儲能、充電樁及 182 個能耗監測點,通過虛擬電廠參與電網調峰,獲得額外收益。
5.2 設備租賃與能源托管
探索 “設備租賃 + 能源托管” 模式,由安科瑞提供光儲充設備并負責運營維護,用戶按使用量付費。例如,某寺廟光儲項目采用該模式,降低了用戶初始投資成本,同時提高了系統運行效率。
5.3 電力市場交易
結合峰谷電價、需求側響應等政策,通過光儲充系統優化電力交易策略。例如,河南某高速公路項目通過峰谷套利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參與電網輔助服務,提升收益。
5.4 數據增值服務
通過采集充電行為與系統運行數據,為用戶提供電池檢測、能效分析等增值服務。例如,某機場項目通過數據分析優化充電策略,充電樁利用率提升至 85%。
六、實際應用案例分析
6.1 工業園區應用:湖南美特新材料項目
項目概況:該項目集成 700kWp 光伏系統、7.5MWh 儲能系統及 8 臺充電樁,通過 AcrelEMS 平臺實現 “源 - 網 - 荷 - 儲 - 充” 全鏈路監控。
技術亮點:采用自產鈉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的鈉電池,年光伏發電量 50.28 萬度,儲能系統可保障應急供電 2-3 小時。
效益分析:每年節約電費約 480 萬元,投資回收期縮短至 4.2 年,年減排二氧化碳 4860 噸。
6.2 機場應用:某國際機場光儲充項目
項目概況:部署光伏車棚、150kWh 儲能系統及 13 臺交流充電樁,通過智能管理系統實現能源調度。
技術亮點:采用磷酸鐵鋰電池,支持峰谷電價套利和 V2G 功能,充電負荷可調率達 65%。
效益分析:降低機場用電成本 30% 以上,充電樁利用率提升至 85%,年減排二氧化碳超 500 噸。
6.3 社區應用:上海某研究院項目
項目概況:構建光儲充一體化社區,集成 20kW/80kW 雙逆變光伏系統、75kW/150kWh 儲能系統及 13 臺 7kW 交流充電樁。
技術亮點:基于鼠群優化算法的雙層多目標有序充電策略,實現社區負荷峰谷差減少 40.47%,充電均價降低 52.63%。
效益分析:通過充電服務增值獲得額外收益,投資回收期 5.2 年,提升社區能源自給率至 72%。
6.4 歐洲市場應用:德國某工商業光儲充項目
項目概況:結合歐洲 REPowerEU 計劃,部署光伏系統、儲能系統及充電樁,通過安科瑞交流表解決方案實現能源高效管理。
技術亮點:采用模塊化設計,支持并網與離網模式切換,適應歐洲復雜的電網環境。
效益分析:利用德國補貼政策,投資回收期縮短至 5 年,年減排二氧化碳超 300 噸。
七、挑戰與未來展望
7.1 現存挑戰
初始投資成本高:儲能設備和大功率充電設施的高成本制約了項目的推廣。例如,7.5MWh 儲能系統的成本占湖南美特項目總投資的 40% 以上。
技術集成復雜性:多模塊協同運行對能源管理平臺的智能化要求較高。例如,虛擬電廠聚合需要整合大量設備數據,對通信和計算能力提出挑戰。
政策不確定性:補貼政策退坡和地區政策差異可能影響市場增長。例如,歐洲部分國家對儲能補貼逐年減少,增加了項目盈利壓力。
電池回收與環保:退役電池的回收處理尚未形成完善體系,可能帶來環境風險。例如,磷酸鐵鋰電池的回收技術仍需進一步優化。
7.2 未來發展方向
技術創新:
研發新型儲能電池(如鈉離子電池)和高效光伏組件,降低系統成本。例如,湖南美特項目采用鈉電池正極材料,降低了儲能系統成本。
引入 AI、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提升能源管理平臺的預測與優化能力。例如,EMS3.0 通過 AI 算法優化儲能充放電策略,提升系統效率。
智能化與數字化:
深化云邊協同架構,實現更高效的能源調度。例如,浙江某項目通過云邊協同,降低了云端計算壓力,提高了響應速度。
開發數字孿生平臺,實現系統的實時模擬與優化。例如,英飛源的光儲超充放系統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優化設備布局。
商業模式創新:
探索 “設備租賃 + 能源托管 + 電力交易” 等新型商業模式,縮短投資回收期。例如,某寺廟項目通過設備租賃模式,降低了用戶初始投資。
拓展 “光儲充檢” 一體化服務,提供電池檢測、能效分析等增值服務。例如,武漢首座 “光儲充檢” 一體化智能超充站提供電池檢測服務。
國際化布局:
拓展 “一帶一路” 沿線市場,推動光儲充系統的全球化應用。例如,安科瑞在歐洲市場的成功經驗可復制到其他地區。
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行業話語權。例如,安科瑞的交流表解決方案通過多項國際認證,為進入歐美市場奠定基礎。
八、結論
安科瑞光儲充一體化系統通過智能調度、多能協同和優化控制,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用電成本,為綠色能源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其在工業園區、停車場、社區及歐洲市場的成功應用表明,該系統具有顯著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光儲充一體化系統將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成為實現 “雙碳” 目標的關鍵技術之一。
未來,需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突破儲能成本瓶頸;探索多元化商業模式,提升項目盈利能力;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光儲充系統的全球化應用。同時,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完善補貼機制,促進光儲充行業的健康發展。通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光儲充一體化系統有望成為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引領全球能源轉型的新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