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氟化硫(SF6)氣體由法國兩位化學家Moissan和Lebeau于1900年合成,它以其優異的絕緣和滅弧性能,在電力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雖然在常態下,SF6氣體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的惰性氣體,但在高壓電弧的作用下,這種氣體會發生分解,遇到水份后還會產生一些劇毒物質,如氟化亞硫酰(SOF2)、四氟化硫(SF4)、二氟化硫(SF2)等,類似這些劇毒物質即便是微量也能致人非命。
當前,SF6氣體在中、高壓設備中的大量使用,其安全性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針對SF6比空氣重,泄漏易聚集,易造成低層空間缺氧,空氣含毒環境對人員的威脅等問題,有關部門已制訂了一系列相應的行業安全法規,法規中明確規定了人員在進入SF6配電裝置室時必須先通風15分鐘,對空氣中的SF6氣體濃度及氧氣含量進行監測,在SF6配電裝置的低位區應安裝能報警的氧量儀和SF6氣體報警儀。
純凈的SF6氣體雖然無毒,但在工作場所要防止SF6氣體的濃度上升到缺氧的水平。SF6氣體的密度大約是空氣的五倍、SF6氣體如有泄漏必將沉積于低洼處,如電纜溝中。濃度過大會出現使人窒息的危險,設計戶內通風裝置時要考慮到這一情況。
在電弧作用下SF6的分解物如SF4,S2F2,SF2,SOF2,SO2F2,SOF4和HF等,它們都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毒性。因此在電力系統GIS等應用SF6的工作場所,要加裝SF6氣體泄漏監測設備,SF6氣體監測的主要方法有一下四種:
1)電化學技術(TGS830、TGS832)費加羅傳感器或鹵素氣體傳感器。
電化學技術的原理是被檢測氣體接觸到200°C左右高溫的催化劑表面,并與之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從而產生電信號的改變,以此來發現被檢測氣體。電化學技術其成本低、壽命長、結構簡單,可以連續工作的特點。
2)高壓擊穿技術。
電擊穿技術是從SF6在電力上的典型應用——作為絕緣氣體應用在GIS開關柜中演變而來的。其工作原理是根據SF6氣體絕緣的特性,從置于被檢測空氣中的高壓電極間電壓的變化來判斷空氣中是否含有SF6氣體。因其結構相對簡單,成本低,檢測精度相對高的特點。
3)紅外光譜技術(IAC510)
紅外光譜吸收技術(又稱激光技術)的原理是SF6作為溫室氣體,對特定波段的紅外光有很強烈的吸收特性。紅外光譜技術的特點是成本高,結構復雜,靈敏度高,不受環境的影響和干擾,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所帶來的檢測誤差很小,由于其是采用主動抽取測試點氣體的原理,帶來的效果是發現泄漏早,反應迅速。同時系統結構對工程實施中的布線也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4)電子捕獲ECD原理
電子捕獲檢測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簡稱ECD。 電子捕獲檢測器也是一種離子化檢測器,它是一個有選擇性的高靈敏度的檢測器,它只對具有電負性的物質,如含鹵素、硫、磷、氮的物質有信號,物質的電負性越強,也就是電子吸收系數越大,檢測器的靈敏度越高,而對電中性(無電負性)的物質,如烷烴等則無信號。
法規信息編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
《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2.2 類不燃氣體;《車間空氣中六氟化硫衛生標準》(GB 8777-88),規定了車間空氣中該物質的***高容許濃度及檢測方法。